RE+CYCLE
& 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专栏:由自行车的历史、文化趣事着手,探讨自行车的使命及未来发展空间。」
Vol 6.
《伟大的“裁缝师”,起源于意大利的90年老牌》
提到意大利单车「一王四后」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一王:Colnago,四后:De Rosa、Bianchi、Cinelli、GIOS。不过今天要介绍的不是这些品牌,而是Colnago的师傅 — Masi。
Masi不仅是一个品牌概念,更倾向于一种对品质、文化有着严格追求的精品服务体系。作为车架制造商,相比于制作玲琅满目的各式车架,他们更关注骑行本身,这也是RE而意所追求的,即,骑行生活方式的主题在于人。
Masi90周年回顾文章中Valentino Campagnolo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Was Masi ever a brand? perhaps... a boutique」
Faliero Masi
本期自行车文化专栏,让我们一起进入拥有90年历史Masi的精品手工世界。
自行车英雄时代下的职业车手梦
1926年创立至今,MASI一直是品质与创新的代名词。品牌创始人Faliero Masi凭藉着天赋与创造力,根据每位车手个别需求量身订作车款,不仅获得「裁缝师」的美誉,多年来也始终被视为最伟大的自行车制造者之一!
年轻时的Faliero Masi
1908年,MASI创办人Faliero Masi诞生于义大利Sesto Fiorentino,佛罗伦斯西北方一个自行车文化浓郁的小镇,离佛罗伦斯约10km。
佛罗伦斯
当时意大利处于自行车英雄时代,镇上百姓不管工人还是农民,只要有自行车比赛的日子都会到现场围观,年轻时的Faliero跟镇上所有青年一样,也梦想成为一名车手,且加入当地青年组车队。
骑车不是Faliero唯一的兴趣,他经常放学后,在一家自行车工作室看师傅Campostrini制作车架。这位师傅看到这位年轻人身上的潜质,让他成为工作室学徒。Faliero Masi 14岁成为车店的全职技师,学会各种机械原理和知识,问题到了Faliero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1926年开始制作车架,当时Faliero Masi没有「品牌」概念,依照客人需求制作车架,烤上客人或选手想要的涂装(类似代工,但量不大),也有点类似现今的手工订制车概念。
下班后,Faliero骑着单车日复一日进行训练,Faliero相信「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意大利自行车英雄。」
有趣的是,Faliero很早就对车辆有了*Fitting概念。日常骑行中,他百次调校车辆设定,几毫米误差他都不会放过,一切都为了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车辆。
*Fitting,即Bike Fitting,是协助车手找到其所适合的各种配件规格,并将车辆调整到符合车手骑行目标与身体情况的设定,从而使车手骑行变得更科学、更舒适、更有效率。了解更多Fitting信息,可到店(RE而意嘉里店)咨询自行车技师。
虽热爱制车,但Faliero仍然把成为选手作为第一追求,不过选手梦想并非一帆风顺。尝试进入意大利奥运队失败后,他以个人名义参加了1931和1932年的环意,不过缺乏补给,都未能完成比赛。
器材控眼中不存在「破铜烂铁」
作为车手的Faliero仍是一名器材控,对于车队提供的车无比挑剔,常看哪儿都不顺眼,也为日后自己制车埋下了伏笔。
然而,他的自行车英雄梦没有如愿实现。眼看车手的路上难以闯出名堂,Faliero利用选手期间在佛罗伦斯认识的供应商关系,回到家乡开一间自己的车店,凭藉从佛罗伦斯引进先进单车零件,帮助车店快速成为当地热门车店。
退役后Faliero Masi对自行车热爱没有就此停止,也许厌倦市面上那些「破铜烂铁」,选择转为幕后,默默帮助选手烧制车架。
米兰Vigorelli Velodrome自由车场
不满足于小地方舒适日子,Faliero借着成功势头,将车店搬到了更大的舞台——米兰。
由于时值二战,几经辗转,1949年最终坐落在传奇的场地车场Vigorelli Velodrome旁边(工作室一直经营至今),自此便开始为众多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选手量身订作车架,并开始车架上印有Masi品牌。
Faliero Masi制作选手的车架,接待过无数公路车与场地车赛事冠军,其中Fausto Coppi、Antonio Maspes及Louison Bobet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战将,更有史上最伟大选手,外号食人魔之称*Eddy Merckx!
*Eddy Merckx(艾迪·莫克斯)比利时职业赛手,曾经夺得所有三大环赛和五大古典赛的冠军,其中包括五次环法自行车赛冠军。被称作「食人魔」,是史上最伟大的自行车选手。
Faliero Masi一直渴望做出最好车架,凭藉对品质坚持,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师。
特别是他身为前选手经验,让他充分有车架几何影响性能概念,如何设计才能帮助提升成绩。
Faliero清楚管材品质是制作出好车关键,所以经常到意大利境外搜寻制作车架管材,至瑞士、法国等地采购管材和接头是很平常的事。
1967年Faliero Masi为Eddy Merckx订制的隐密版Peugeot PX-10
能源危机下美国自行车风暴
1972年正逢美国的能源危机,自行车运动风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刮起。美国商人Roland Sahn看到这一商机,按耐不住匆匆买了张飞机票,连夜出发,到了意大利后,Roland Sahn就分别登门拜访了Bianchi、Colnago和Masi等传奇工匠。
Roland Sahn向他们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用尽阿谀奉承之力,想要让他们把经销权给他,他希望在美国建立一系列富欧洲品味、高品质的自行车,但Bianchi、Colnago两家都无情地拒绝了Roland Sahn。
于是,Roland Sahn生无可恋地来到了最后一家车店——Masi。
1974年Roland Sahn与Mario Confente在加州Carlsbad的MASI工厂合照
Faliero Masi听完Roland Sahn的来意后,觉得这是个征服美国的大好机会,于是双方达成协议。第二年,Faliero Masi便急匆匆地带着助理Mario Confente,前往美国在南加州建了工厂,而意大利米兰的工作室则交给儿子Alberto Masi打理。
当年编号第五与第六支车架,至今仍收藏在美国
1973年Masi品牌来到美国南加州,开创了令人兴奋的全新纪元。Faliero Masi在审慎的评估后,选择在Carlsbad的滨海城镇开始打造钢管竞赛公路车。
70年代的Gran Criterium
Masi经典的Gran Criterium车款在此阶段成为重要的旗舰产品,展现出Masi强烈的企图心以及独特风格,也因此在当时的Masi品牌狂热者与忠实爱好者之中具有高度收藏价值。
奥斯卡金像奖带来的明星光环
Gran Criterium的光环一直延续到1979年,直至同年电影《Breaking Away》上映。主角Dennis Christopher所骑的就是1978年的Masi Gran Criterium,并且该部电影在当届的奥斯卡金像奖中得奖!
这部经典的电影将Masi推上舞台,此后在全美Masi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在1982年米兰车展,Masi首次推出的3V Volumetrica惊艳了世人!全世界第一台内置接头(也就是*内Lug)和加大尺寸管径的抽管钢管车,改写了车架的制作方式,这样划时代的制程对现代的车架制造影响深远,现今的公路车架普遍用上加大管径的管材正是由此而来!
3V Volumetrica
*内Lug:1975年Masi推出了划时代的内置接头
前苏联国家队使用3V的车架在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上夺得金牌
时间来到80年代末,Faliero Masi(老Masi)回到了意大利,在米兰享受着退休生活,偶而做做车架,品牌逐渐转交给Alberto Masi(小Masi)管理,直至2000年,Faliero Masi(老Masi)在米兰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Masi传达给人们的印象是过硬的品质、革新与坚定的信念,期待Masi100周年。RE而意(嘉里店)也将有一只Masi 3V入住,欢迎大家到店亲自感受Masi车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