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由之轮承载的自由使命
英国作家罗伯特.佩恩所著的《自行车:自由之轮》一书,从自己「个人定制」一辆自行车的经历入手,回顾了古老自行车的诞生,现代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在妇女解放中所发挥的作用,全方位解读了自行车的文化、科学和历史。
其中对于「自由之轮」这一命题,则以自行车推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来进行解读。两个轮子承载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群体的自由使命,Louise Jeye曾感叹:「这是一个新的黎明。自由的轮子,在繁荣的国度里自由旋转,今天的年轻女孩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真正独立,在更好的健身的同时,充实自己的思想。」
说到此不得不提一位在自由之轮上的骑行生活家——黛尔弗拉·墨菲(Dervla Murphy)。1931年出生于爱尔兰的墨菲,最主要的成就是骑车走遍了全球,并撰写了二十几本相关书籍。
Dervla Murphy
从爱尔兰开始,穿越欧洲,来到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抵达印度,一路险象环生。在伊朗差点被施以「石刑」,没有干净的衣物及被褥是途中常态,更不用说不干净的食物和路途中的风沙。
但这不是她停下来的理由,所有的交通工具中墨菲独爱费用低的自行车。随着她越行越远,所到之地的真情实景与之接触,对于骑行生活方式又添了一份自我的解读:在印度加入志愿者团队,帮助当地难民;虽然未曾结婚,但独自抚养了一位女儿,还会带着女儿行在路上。
Dervla Murphy
骑行生活方式对于墨菲而言是习惯,是对自由的无限追求,是女性力量在社会体系、自然界中的「觉醒」。但,这并不是一种标志、一个风向标,以及所谓的「政治正确」。
02
骑行生活重在「生活」二字
如果墨菲的骑行生活是那个时代下催生的产物,那么类似城市骑行者齐齐则是在当下的街头巷尾会「相遇」的cycling lifestyle——属于城市里混乱的、新鲜的、以及些许冒险的生活体验。
而城市骑行生活方式重在「生活」二字。正如齐齐所述,「没那么突兀的装备,一条舒服的裤子,一件透气的T恤衫,一辆自行车,随意任何场景。」
若将骑行等同于「步行」、「坐地铁」、「打车/开车」平级的出行方式,这样看来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融入生活。在城市里骑行的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实际上,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舒适」,但却获得了一份「闲暇时光」。
虽然骑行需要接受烈日的炙烤,遇上雨季一不小心就会淋一场从头湿到尾的「天然沐浴」,与行人、电动车们集中赶绿灯...但夏日傍晚的微风可以清扫一天的疲惫,等红灯时观察到对面街边新开的店铺,随时随地停下来,推车走向常去的咖啡店。
骑车出行绝不是为了躲避嘈杂闹市,不是为了与城市分离,而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城市、融入生活。而这种生活的本体离不开人,离不开越来越多参与这种生活的骑行者。虽然在城市间骑行,但这一过程留下的印象不亚于墨菲骑行后撰写的二十本旅行手札那般厚重、有温度。